咨询热线:

152 1663 7810

上海隆管管道工程有限公司
Shanghai Longguan Pipeline Engineering Co., Ltd
Items
Home
News
新闻中心
NEWS
有限空间清洗疏通管道的注意事项
来源: | 作者:admin | 发布时间: 2022-10-30 | 364 次浏览 | 分享到:

近年来,随着国家安全生产监管力度的加大,我国安全生产事故总量、较大事故、重特大事故实现了“三个下降”。尽管如此,我们仍然不能放松警惕,因为安全事故依然时有发生,尤其是有限空间作业安全事故,我们更应该给予高度重视。

什么是有限空间作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事故是怎么发生的?发生事故后应如何处理?

什么是有限空间?

有限空间,是指封闭或者部分封闭,与外界相对隔离,出入口较为狭窄,作业人员不能长时间在内工作,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者氧含量不足的空间。

有限空间有哪几个类别?

第一类是密闭或半密闭设备,如船舱、贮罐、车载槽罐、反应塔(釜)、冷藏箱、压力容器、管道、烟道、锅炉等;

第二类是地下有限空间:如地下管道、地下室、地下仓库、地下工程、暗沟、隧道、涵洞、地坑、废井、地窖、污水池(井)、沼气池、化粪池、下水道等;清洗疏通管道时:切记通风检测有毒有害气体,做好安全防护,有安全员在场才能下井作业。

第三类是地上有限空间:如储藏室、酒糟池、发酵池、垃圾站、温室、冷库、粮仓、料仓等。

在有限空间的作业都称为有限空间作业。

有限空间作业存在哪些安全风险?

有限空间作业存在着可能发生中毒、窒息、爆炸、火灾、坠落、溺水、坍塌、触电、机械伤害、烫伤等事故的风险,其中中毒、窒息和爆炸事故较为常见。

有限空间作业的危险性何在?

与其它作业方式相比,有限空间作业的危险性更高,究其原因,有以下三点!

第一作业环境情况复杂。

有限空间狭小,通风不畅,不利于气体扩散,有毒有害气体容易积聚;照明、通信不畅,给正常作业和应急救援造成困难。

第二、危险性大,一旦发生事故往往造成严重后果。

作业人员中毒、窒息往往发生在瞬间,有的有毒气体中毒后数分钟、甚至数秒钟就会致人死亡。

第三、容易因盲目施救造成伤亡扩大。

据统计,有限空间作业事故中,死亡人员有50%是救援人员,因为施救不当造成伤亡扩大。

有限空间作业虽然存在一定风险,但是只要操作得当,我们就能降低甚至是杜绝有限空间作业安全事故的发生。那么作为企业,在有限空间作业需求的时候,应该怎么安排呢?

有限空间作业的工作准备

在开展有限空间作业之前,企业应按照要求实施有限空间作业前准备工作,具体步骤如下:

首先,应当对作业环境进行评估,分析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提出消除、控制危害的措施,制定有限空间作业方案、应急预案,并报经本企业负责人批准。

其次,要根据作业方案、应急预案的要求,备齐符合要求的通风、监测、防护、照明等安全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装备。

第三,要按照作业方案,明确作业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作业人员、应急救援人员及其各自安全职责。

第四,要对从事有限空间作业的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作业人员、应急救援人员进行专项安全培训,使其熟知作业方案和作业现场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防控措施等。

有限空间作业注意事项

实施有限空间作业时应当特别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应当采取可靠的隔断(隔离)措施,将可能危及作业安全的设施设备、存在有毒有害物质的空间与作业地点隔开,在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提醒危险存在,杜绝“无知者无畏”人员随意出入。

其次,要严格遵守“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的原则。在对有限空间采取通风措施后,对有限空间氧浓度、易燃易爆物质(可燃性气体、爆炸性粉尘)浓度、有毒有害气体浓度等指标进行检测。未经通风和检测合格,任何人员不得进入有限空间作业。检测的时间不得早于作业开始前30分钟。

第三,作业过程中,应当采取通风措施,保持空气流通,禁止采用纯氧通风换气。同时要对作业场所中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定时检测或者连续监测。作业中断超过30分钟,作业人员再次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前,应当重新通风、检测合格后方可进入。发现通风设备停止运转、有限空间内氧含量浓度低于或者有毒有害气体浓度高于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规定的限值时,必须立即停止作业,清点作业人员,撤离作业现场。

第四,作业人员必须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与外部有可靠的通讯联络;监护人员不得离开作业现场,并与作业人员保持联系。

发生事故,切忌盲目施救

有限空间作业中发生事故后,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企业负责人报告,禁止盲目施救,防止事故后果扩大。企业有关负责人员接到事故报告后,要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按照预案响应程序,组织应急救援人员开展救援。在自身救援技术、装备、队伍无法施救的情况下,应及时联系消防救援队伍等专业救援单位开展救援,并提供有限空间各种数据资料。应急救援人员实施救援时,应当做好自身防护,佩戴必要的应急救援设备。要按照事故报告程序逐级上报,以便相关部门及时了解掌握情况,分析事故原因教训,指导问题整改,有效防范类似事故。

安全事故是每个人都不希望看到的,但是因为种种原因,安全事故却时有发生。怎样才能最大限度的降低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概率呢?《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给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